申根免簽 赴歐旅客年增近4成
歐洲聯盟給予台灣免申根簽證待遇已逾1年。官方統計,國人去年赴歐人數較民國99年成長近4成,但外交部歐洲司長李光章估計,若計入轉機赴歐的旅客,成長幅度不僅於此。
歐盟給予台灣免申根簽證待遇去年1月11日正式生效。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依國人出國首站抵達地來區分,去年全年前往歐洲的國人數量呈顯著成長,共23萬9062人次,較2010年大幅成長38.66%,可見免簽證確能提高民眾前往意願。
歐洲聯盟給予台灣免申根簽證待遇已逾1年。官方統計,國人去年赴歐人數較民國99年成長近4成,但外交部歐洲司長李光章估計,若計入轉機赴歐的旅客,成長幅度不僅於此。
歐盟給予台灣免申根簽證待遇去年1月11日正式生效。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資料,依國人出國首站抵達地來區分,去年全年前往歐洲的國人數量呈顯著成長,共23萬9062人次,較2010年大幅成長38.66%,可見免簽證確能提高民眾前往意願。
美國的音樂和影視作品俘獲了不少人的心,美國的優質教育更是吸引了全球學子前往留學。前往“天使之城”洛杉磯,一探好萊塢明星的圓夢之地,以及“黃金之都”舊金山和那裏的淘金故事。
遊“黃金之都”探尋華人蹤跡
抵達環山抱海的“黃金之都”——舊金山,那裏的建築優美、氣候宜人。
舊金山之所以被稱為“黃金之都”,源于1848年掀起的淘金熱潮。自從蘇特坊發現金礦的消息傳開之後,許多抱著黃金夢的美國人都從四面八方來到舊金山,甚至連大洋彼岸的中國人也艷羨不已,無不憧憬著這傳說中的“金山”。今天的舊金山雖然不再盛產黃金,但是依然擁有許多美麗的人文景觀。 繼續閱讀…
根據2011年美國大學的錄取情況:不論公立,還是私立大學,錄取率都有明顯下降現象。澳際教育副總裁指出:導致2011年錄取出現“高申請量,低錄取率”的原因首先要歸結於申請人數的激增,其次就是招生委員會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考察申請者的工作經驗和實際能力上。由於高分申請者頻出,各學校在分數考核之外,會額外考察實習或者工作經驗。因此建議,美國留學尤其是名校留學應該早準備。
繼續閱讀…
讀者文摘昨天公布「2011亞洲高等教育大調查」,發現台灣留學首選地點,第一名仍是美國,遠遠超越排名第二的英國,及並列第三的歐洲、日本與大陸。
讀者文摘去年底以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及菲律賓等地線上調查,有效回覆樣本為3143份,並針對中港台三地15位學生深度訪談。
繼續閱讀…
為增加國際競爭力,海外留學或遊學蔚為風潮。教育部今天呼籲,不管是任何型態的留學或遊學業者,都必須與消費者簽訂「定型化契約」,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教育部指出,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及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第15條規定,只要和消費者有留學或遊學消費關係的業者,就適用教育部所公告的「海外留學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海外旅遊學習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必須和消費者簽訂「定型化契約」。
繼續閱讀…
全球慶祝英女王登基60週年活動已於2月6日展開,預計持續4個月。主要慶典將在6月2日至5日舉行,博偉國際教育邀請預計出國留學、遊學、打工遊學或正在當地的朋友們前往觀禮。
※本文轉載自臺灣英文新聞※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今天登基60周年,女王今天也對外發布聲明,感謝這些年獲得「莫大支持和鼓勵」。她也允諾「繼續投身為你們服務」。
高齡85歲的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的2月6日登基。當時她正出訪肯亞,卻從菲立普親王口中接獲噩耗,指出父親喬治六世(George VI)在睡夢中過世。25歲的伊麗莎白二世一夜間從公主搖身成為大英國協之首,也是繼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以來,在位最久的英國君主。
英國皇室觀察家預測,英女王就位60年慶典活動,加拿大必然是最熱烈的國家之一,因為當1952年時,伊麗莎白公主繼承英國皇位,英國尚未正式宣布前,加拿大已率先宣布伊麗莎白為加拿大國家元首,在未來數個月,一定會激起國內慶祝英女王就位60年的熱情。
全球慶祝英女王登基60週年活動將於2月6日展開,並持續4個月。主要慶典會在6月2日至5日舉行,4天的慶祝活動包括白金漢宮音樂會和由千艘船隻成的船隊,盛大遊駛泰晤士河(Thames River)。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和海德公園(Hyde Park)也會施放禮砲向女王致意。最後以女王加冕日的豪華慶典做為壓軸高潮。
還在煩惱自己的英文程度嗎?
你的英文能力足以應付海外學業考驗嗎?
英文 – 未來職場必備基本能力?
在計畫海外留遊學深造時,超過8成以上學生最擔心自身英語能力無法負擔課業挑戰及生活適應,「無法以英文邏輯思考」、「時間安排困難」、「害怕開口詞不達意」名列Top 3 英語學習困境,造成許多懷抱海外深造夢想之學生遲遲無法啟程開展人生新篇章。
根據人力銀行業者最新之「上班族英語能力調查」統計,有6成8企業招募人生時會將英文當指標,高達9成5企業表示,會給英文能力較好的求職者較高薪資或工作福利,尤其貿易流通業、工商業服務、教育和政府團體是最重視英文的前三類;但只有2成2上班族有英檢認證,6成7上班族曾因為英文不強喪失應徵機會。
就全球趨勢而言,無論求學或就職,英語已成為必備能力,如何加強以及突破語言學習瓶頸,便成為首要之務!
博偉國際教育為嘉惠有志前往海外留遊學之學生,特與跨界夥伴 English Bell 線上一對一真人英文學習合作,即日起至7月底止,凡於博偉國際教育官網 線上諮詢 或來電(02)2706-1223諮詢海外留遊學,即可獲得2堂English Bell線上一對一真人英文學習免費體驗課程,數量有限,敬請把握機會!
首創將「CALLAN英語教學法」導入線上英語教學,培養學生之英語理解力,瞬間對英語內容反應,進而訓練可迅速轉換語言之英文mind-set,全台獨家「CALLAN英語教學法」導入線上英語教學,歡迎體驗。
甚麼是「CALLAN英語教學法」? 起源自英國1960年,專為英語非母語之學習者設計,大量著重聽與說之練習。 實驗指出,採用一般學習法的學生平均花費350小時通過劍橋大學英檢初試,而利用CALLAN學習英語的學生則僅只需要80小時即取得佳績通過初試。 全世界超過30個國家引進,每天有2000名以上的國際學生使用CALLAN學習英語。 |
英國最具權威大學先修課程 Foundation Course機構,60所頂尖大學合作關係!
成立於1952年,深耕英語學習English+學院課業Academic+藝術文創Creative三大領域,致力協助國際學生進入英國名校,擁有與英國60多所知名大學長期合作關係,包括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華威大學 Warwick University、倫敦政經學院LSE、倫敦帝國理工大學Imperial College London、約克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York及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等。
高品質辦學水準與教育know-how,創造80%超高升學率!
小班制授課、靈活的課程設計及高水準嚴謹的辦學態度,創造80%超高升學率。先修課程Foundation Course選擇包括商科、金融、管理、生命科學、理工、人文、法律、社會科學、傳媒、藝術及設計等,完成學業後保證升入大學。
英國劍橋教育集團旗下的教育機構如下:
◎ CATS College
成立於起源自1952年,為CEG集團中歷史最為悠遠的分支,同時也是英國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校區分別位於劍橋、倫敦及坎特伯里三地,提供英國本地及海外學生各式進修學程,以進入牛津、劍橋、倫敦政經學院LSE、帝國學院 Imperial及排名前30名內之前段大學。
◎ Cambridge Schools of Visual & Performing Arts
校區位於倫敦及劍橋,旨在提供藝術、設計、戲劇及音樂高等教育課程,與英國知名藝術大學/學院/協會合作,推出學位及先修課程,如University of Arts London, Kingston University及The Royal Academy of Dramatic Art (RADA)等。
◎ LONDONFOUNDATIONCAMPUS
大學及碩士先修課程,與著名之倫敦大學合作,包含Birkbeck、Goldsmith、IOE(Institute of Education)、Queen Mary、Royal Holloway及Royal Veterinary College,校園位於Birkbeck校區,保證進入倫敦大學或其他英國頂尖學府。
◎ FOUNDATIONCAMPUS
大學先修課程,與著名英國現代大學合作,包含Coventry University(Coventry及London校區)、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Sunderland及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保證進入合作大學,著重學術與實務並進,與眾多國際企業合作實習及工作機會。
◎ AMSTERDAM FOUNDATIONCAMPUS
英國劍橋教育集團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與商學院攜手合作,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與商業學院設立國際預科中心,開設大學/碩士預科課程。學生在國際預科中心完成大學/碩士預科課程,可升讀至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與商業學院的經濟學與商業學學程BSc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ONCAMPUS BOSTON大學一年級課程
課程在位於美國Wheelock college的校園授課,與美國大學的大一課程相同。當學生讀完大一轉換課程後,可選擇繼續留在Wheelock College完成本科課程,也可以轉學到ONCAMPUS BOSTON的其他合作大學的2年級就讀。
◎ Stafford House School of English
校區位於英國的肯特伯里、倫敦、布萊頓及美國的波士頓,擁有60年經驗,提供多樣化英語進修課程選擇。
◎ Stafford House Study Holidays
位於英國及美國,共有21個據點,提供10~18歲學生結合英語學習及生活體驗的假期課程,除標準課程外,另有藝術及設計、戲劇、密集英文及足球學程等選擇。
大學先修課程 vs 碩士先修課程
大學先修課程
‧ 英文準備課程:依照學生英文成績,選擇1~3期不等之課程。每期課程皆有對應之IELTS入學成績標準,總成績及各項目(聽說讀寫)分數皆需等於(或高於)該期IELTS標準。最低入學標準為IELTS3.5,每期課程預計可增強IELTS0.5分。
‧ 大學先修課程:學生需完成3期完整課程,一期課程約3個月,完成後即可進入合作大學之正式大學課程。
碩士先修課程
‧ 英文準備課程:依照學生英文成績,選擇1~3期不等之課程。每期課程皆有對應之IELTS入學成績標準,總成績及各項目(聽說讀寫)分數皆需等於(或高於)該期IELTS標準。最低入學標準為IELTS4.0,每期課程預計可增強IELTS0.5分。
‧ 大學先修課程:依照學生英文成績,選擇1~3期不等之課程。每期課程皆有對應之IELTS入學成績標準,總成績及各項目(聽說讀寫)分數皆需等於(或高於)該期IELTS標準。最低入學標準為IELTS5.5,每期課程預計可增強IELTS0.5分。一期課程約3個月,完成後即可進入合作大學之正式碩士課程。
前往英國高等學府進修時,除相關申請流程及IELTS英文能力檢定準備外,台灣學生最在意之首要考量為:「出國後學校課業的因應之道?」
由於台灣和英國學制及教學方式不同,加上語言門檻,台灣學生初進入英國大學就讀時,往往出現適應問題,難以發揮完整實力,與英國本地學生一較高下;有鑑於此,針對國際學生設計之大學先修課程便應運而生,為期一年的課程,奠定未來學業突出表現的堅實基礎。
何謂「先修課程 Foundation Course」?
在英國行之有年之先修課程在台灣學生心目中仍較為陌生,先修課程 Foundation Course顧名思義即為建立基礎,課程設計結合英語強化及學院訓練兩大面向,使學生在進入大學前,便能熟習英國教育系統及學習方式,為將來大學生涯建立良好之學習模式及扎實基礎。
課程設計旨在以密集課程,強化學生進入大學前準備,包含兩大面向:
◎ 學術英文課程 Academic English –
密集IELTS準備,加強語文能力,尤重視學術英文Academic English,以面對未來學業需要。
◎ 個人開發計畫 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PDP) –
強化學生溝通技能、時間管理、學習能力及面對嶄新學習環境的自信心,成為學生進入大學前之重要跳板。
為什麼要選擇「先修課程 Foundation Course」?
英國高等教育課程向以嚴謹著名,高度挑戰學生學術表現,激發學生潛能。對國際學生而言,除適應不同教學系統外,同時更需花費時間心力適應全新環境及語言,如何使自身學習戰力極大化以取得學業亮眼表現便成首要考量。
透過先修課程 Foundation Course提供絕佳解決方案,語言強化及學習訓練雙管齊下,在短期內奠定基礎,為未來之大學/碩士生涯做好萬全準備。
因應時代變化,博偉國際教育鼓勵大家踴躍參加社會社團,透過興趣點、專業性的結合,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
歐陸青年協會主席李曉藝說,過去一年協會活動的磨練,讓這個年輕的社團和年輕的成員們“一夜長大”。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近年來,在駐英使館重要官員、英國華人社區的重要僑團、商社等機構負責人在諸多場合的重要發言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樣一組力量:華人新生代。即便在過去一年華社聲勢浩蕩、豐富多彩的係列活動中,如紀念辛亥、科技創業、備戰奧運、公益慈善、文化藝術、學術研究等, 我們都不難看到年輕一代華人活躍的身影。這其中,是新生代華人社團積極擔當,老一輩華人社團鼓勵引領,彼此借力,合力推進華社進步。
記者就邀請了一群新生華人社團的年輕人們,講述他們“成長的煩惱”和走向成熟的收獲。
發展中的華社
華人房地產協會主席蕭克認為,幾十年前,在英華人移民數目相對較少,華人多以尋找相親及互助等目的建立僑團,按地域組織在一起,活動形式主要是休閒娛樂、旅遊、老鄉聚會等。今天,年輕華人組成的社團更注重專業性。像華人房地產協會,就是為在英國房地產行業工作的華人和投資英國房地產的華人建立一個溝通平臺。去年底,他們協會剛剛組織了一場房屋投資論壇,效果非常好。
蕭克分析,“這是因為華人在英國的行業分工更細了。老一代華人的職業以餐飲、服務行業為主;近年來的年輕移民多是通過留學和就業,走向各自的工作崗位。出于對職業交流的需要而建立專業化社團,這是在英華人職業發展必然的變化。”
Stephanie在英留學畢業後在金融行業工作,積極加入了英中會計協會、中國國際藝術交流協會等專業性社團的活動。此外,她還籌辦了一個以組織在英華人上班族線下活動為主的交友平臺——英國華人婚戀社交網“友人幫”。她認為,不論新老華人社團,宗旨都是希望建立一個良好的英國華人社區,把文化和價值觀相似的人團結起來。時代在變化在發展,年輕的社團與前輩們的發展自然有差異。“我發現,七八十年代的移民傾向是因為生活上、信仰上的共同點而聚集到一起,像教會等,休閒時間大家聚在一起交流生活經驗和居英感受。如今新生代社團成員多是從事專業工作的人,社團也以專業化作為核心。”
歐陸青年協會主席李曉藝也認為,過去,以區域劃分僑社,與維護華人群體的利益相關。因為那時大多華人來到這裏首先面臨生存問題,大家為了保證生存利益和在英權益而抱團,對一個連英文尚還說不好的群體來說,才更有力量。現在一般留學生在生活方面不存在壓力,與社會交流也更頻繁自信,需要社團來幫著解決生活問題的情形沒有過去那麼頻密和明顯。社會大環境的改變,新興社團更多的是興趣點的結合,專業性的結合。
劉延平博士是中國大陸在英的第一位精算師。他不僅參與創辦了英華精算協會,還組織了倫敦高爾夫俱樂部(London China Golf)。他表示,幾乎他接觸到的所有社團的宗旨都有很強的聯誼功能,至少是宗旨之一。這恐怕是新老社團共同之處。二十年前,以從大陸來的華人為主要成員的社團,除了大學內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社團。即使有,講普通話的社團也很少。近二十年,各種社團如雨後春筍,涉及各個專業社團(汽車工程師、科技協會、華人會計師協會、律師協會)、文化社團(青年文化社)、區域社團(例如上海、大西南),興趣社團(London China Golf、網球、美食)等等。
Stephanie認為,這一變化和近十來年的赴英留學潮有關,和英國簽證開放政策有關。“客觀地說,PSW政策使中國學生受惠,優秀的中國留學生畢業之後在英國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出于專業交流的需要,像金融行業裏的人群如會計師、精算師、設計師等專業性的社團也就涌現出來了。”
以球會友的諾福克華人社區籃球隊,球員和球隊的管理人員由諾福克郡的華人組成,他們來自大陸的不同省市以及港澳臺地區,主要是諾裏奇的華人留學生,還有自主創業人士,會計、醫生和研究員。球隊教練黃小旭的感受是,新老華人社團都組織華人為主的活動,以中國文化背景開展社團活動,關心地區華人的社區生活,關注地區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支持國家慈善公益事業,注重中國元素,組織有特色的中國元素的活動,例如春節聯歡,慶祝國慶節等活動。
近年來,新老社團也在各方面互相融合和學習,老社團也開始注入青年華人,發展新鮮血液;老社團也越來越注重係統管理,像新型社團那樣設置秘書長、財務主管等功能職務,開通網站,財務公開,每月向成員匯報活動情況和財務明細,等等。
“痛苦中成長”
歐陸青年協會誕生于去年,是個年輕的青年華人社團。協會主席李曉藝說,成員大都是藝術青年,“個性十足,自命不凡”。她非常鼓勵團隊中的年輕人保持個性,尤其是大家都是搞藝術和文化的,需要創新和點子,保持個性是創新的前提。
但新生代社團的立足、發展,離不開外在因素。這群藝術青年,聚集在一起要做紀念辛亥百年這樣一個嚴肅的主題活動。而這個話題在許多年輕人腦子裏一點概念都沒有。曉藝對團隊裏的年輕人說,一個人再有能力,都需要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必須立足于一個平臺來發展,于是有了這個協會。個人和社團的成長離不開環境,對年輕華人和新生代社團而言,這個環境就是老一輩華社,老華僑,老僑領。成立社團後,就要借助整個華人社區的力量。于是協會就與單聲博士帶領的全英華人華僑統一促進會合作,由這樣一個有分量的華人社團為年輕的社團帶方向、樹旗幟;同時又聯絡了單桂秋林女士等組織的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這樣一個堅實的文化研究機構,再加上一些專業性的社團如歐洲書法家協會、孔子學院等。協會的年輕人成為具體執行活動任務的主力。新老社團之間相互借力。根據成員們的專長,協會舉辦了畫展、在報紙開設了漫畫和文字專欄,所有的活動成為給年輕人們鍛煉的機會。
“想讓老僑社了解你的想法,要花很多時間去溝通和磨合。尤其是是大陸人和香港人之間還有文化差異”,李曉藝說,與老華社接觸的之初,她也曾被排斥過、誤解過,但她告訴自己不要因為幾次拒絕就放棄。
“整個活動操辦下來確實很辛苦甚至是痛苦,算得上‘剝繭抽絲’,但大家所獲頗豐,得到了鍛煉成長。年輕人大都沒有工作經驗,容易眼高手低。我就需要不斷鼓勵年輕人‘能不能再修改一下’、‘再完善一下’,在被鼓勵的基礎上進步,慢慢年輕人就會明白自己手上的功夫沒有自己的眼界這麼高,自然就磨掉了多余的銳氣。這個過程特別見效,三四十個年輕人經過去年的磨練,給人一種‘一夜之間長大’的感覺”,曉藝說。
老一輩的閃光點
歐陸青年協會會長顧韜說,華人共有的優良傳統在老一代華人身上有深刻體現,他們團結互助、共同發展,熱心于公益事業,對祖國時刻關心。同時,老社團成員有資歷,資源豐富。這些優點非常值得新生代社團傳承。
蕭克說,老社團活動方式靈活多樣,不分行業、不分年齡,人的交際面更廣泛,交友更廣泛。這些特色他們也會在今後的活動中吸收。
黃小旭說,老華人身上的拼搏精神、愛拼才會贏、團結友愛、吃苦耐勞、情係中華、生活節約、熱情這些優點,都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繼承的。
Stephanie曾經參加過由老華社發起的慶祝華人社區端午節的龍舟賽主題活動。她由此有感而發,老社團建設時間長,與當地居民、政府、資源對接非常好,充分做到了本地化,這非常值得新社團借鑒。
李曉藝認為,時代發展,如今華人經濟結構改變了,知識結構就相應改變了。新老僑團的根本不同在于知識層面不一樣。老一輩華人吃的苦,可能今天以留學和工作為主的新生代華人不會再面對。老一輩華人做商貿、實業的居多,新生代華人以專業人士居多。李曉藝深刻地體會到,十年就是一代人,所以老中青華人間有代溝毋庸置疑,新老僑團之間溝通沒有問題也是不可能的。其實老僑社、老一輩華人,渴望與“普通話背景”的華人結識、溝通。
“老人們都年輕過,創業、奮鬥過,老一輩社團能發展得這麼好,他們身上一定具有一些品質是年輕人沒有的。一是他們勤儉節約、開源節流的作風。現如今回國內拉讚助,有些人甩出一兩萬鎊毫不心疼,但老僑團拿出兩千鎊,都是慎之又慎的。並不是因為他們‘摳’。事實上很多華人即便在英國人中已躋身富裕階層,但基于他們的社會經驗,每一分錢都是節流的產物,都值得物盡其用。很多積攢了大量財富的老華人對物質生活並沒有太高要求,這種平和淡泊的心態值得不少還處在追逐奢華階段的華人學習。二是他們很能吃苦,執行能力很強。很多活動,說做就做,身體力行沒二話。而年輕人常常只做夢,不做實事。作為一個社團的領頭人,對老一輩華社的閃光點,是借鑒,還是置之不理,還是傳承和創新,是值得思量的一個問題”,李曉藝有感而發。
到參與老社團的活動,黃小旭和劉延平都表示要看主題,根據不同的活動選擇性參加。黃小旭對慶祝傳統節日的活動比較有興趣,如春節、中秋和國慶等活動。
顧韜則表示,“我們對老一輩社團的活動不光感興趣,還積極參加。”像去年初,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與華社合辦的中國傳服飾展的公益活動,他們幫著老社團借服裝、造型化粧,盡最大的努力支持。
背靠國家力量
Stephanie稱,新生代社團的創新之處在于更加國際化了,很多活動已經跨越了地區的局限,聯絡國內和北美的專業同行交流。劉延平博士也指出,現在多數社團都有網絡聯係外加社會媒介,如Facebook 或微博。這些技術,使新社團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和全球任何有共同興趣的會員聯係。蕭克說,新生代社團主題鮮明,專業性很強,對事業有直接的幫助作用,目的相當明確。像他們頗受歡迎的品牌活動房屋論壇,今年還將聯絡來自更多國家和地區的同行辦下去。黃小旭他們的華人籃球隊則希望以小的力量做大的影響,組織有代表性的活動,如策劃以倫敦奧運為主題的華人籃球賽,參加當地的龍舟慈善活動,發展中文學校的志願者工作等。顧韜說,他們除了協助老社團活動外,還組織了滿足年輕人需求的活動。例如,華人女富豪專場講座,介紹青年人就業、職業規劃的經驗。今後他們還將建設金融、法律方面的活動,不局限于藝術。“希望讓華裔青年,以及喜愛中國文化的人們團結在一起。”
幾乎受訪的每個新興社團的領袖們都提到了社團新發展背靠的國家力量。正如顧韜所說,“如果沒有大集體的發展,怎麼有我們小集體、個人的進步?”今天華人社團的新面貌,離不開國家的欣欣向榮作為背後的支撐。而每個華人的一點努力,每個社團的發展,都會讓華人更有地位,為華人爭取更多利益。(曹小為)